当前位置: 主页 > 工作通知 >

安徽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关于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1-07-01 11:05来源:省农科教中心 作者:jyk 点击:
安徽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关于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皖农科教函〔2021〕10 号
 
各市、县(市、区)农业科技教育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职教大会和中央及安徽省委1号文件、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中央农广校《关于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播〔2021〕20号)、《关于印发〈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教学标准〉(农广校版)的通知》(农播〔2021〕21号)等有关试点工作要求,在遴选申报基础上,经中心研究决定并报省农业农村厅分管领导批准,界首市、太和县等2所农广校参加中央校试点,南陵县、利辛县、五河县、肥东县、明光市等5所农广校参加省级试点。9月初,中央校将通过视频方式举行中央校试点班开学典礼,省级试点校同期开学并同步参加开学典礼。
为推动我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省校制定了《安徽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关于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详见附件),请各分校遵照执行。各试点单位要结合新时期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求和中央校相关通知精神,遵循成人教育规律和农民中职教育内涵特点,认真组织开展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制定本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教学标准,校长亲自挂帅并组织骨干教师钻研试点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农村实用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路径,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各市级农广校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试点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农广校开设《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办好农民中职教育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学得会、用得上、留得住、能致富的高素质人才。
 
                        
                                                           安徽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
                                                                   2021年6月29日
 
 
 
 
 
 
安徽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关于农民中职教育
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联合办学领导小组会议暨农广校发展座谈会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办学优势,推动全省农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基础在教育。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5.6%、初中占45.8%,均低于全国8.3%、48.4%的比例;初中以下水平为主的从业者,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2021年发布的安徽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01%,标志着我省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农业劳动力年龄偏高且主要集中在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群体,未来10年农业劳动力将急剧减少,农业农村的集约化发展对高素质的农业生产者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需要从教育培训和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加以引导和扶持。
       40年来,中职教育是农广校立校之本。全省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一直坚持办好农民中职教育,培养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种养加能手、能工巧匠、农村基层干部和乡村科技人员等一大批高素质学员,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中央和安徽省委一号文件也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定向培养职业农民,对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各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开展符合农民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安徽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按照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办学领导小组会议暨农广校发展座谈会部署,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目标任务,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面向乡村“弹性学制、送教上门、半农半读、线上线下融合”的职业教育,探索新时期农广校体系职教兴农发展新路径。以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施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教学标准为突破口,推动农民中职教育改革,培养能适应并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普通农户共同发展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应用型农村实用人才。创造有利于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吸引更多有农业情怀人员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就业,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队伍,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才强农的原则。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有效途径。承担试点任务的农广校要在农业农村、教育、财政等主管部门的统筹领导下,明确本地试点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内容,在农业产业链上办教育,办好中职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政策支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全力推进,解决好农民中职教育办学经费等问题。
       2.坚持特色立校的原则。结合当地家庭农场现状和产业发展、人员结构等实际,开设农民中职教育《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强化集中面授、现场教学、线上教学、实践辅导、岗位实践五个重点环节,围绕当地支柱或特色产业,确定培养专业方向,遴选优秀学员,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学员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创新农民中职学员教育培养制度,激发农民学员发展产业、兴办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努力将农广校打造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力量,“三农”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农村农民服务的有效渠道。
       3.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试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开展试点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相应的条件和工作基础,有关县(市、区)(以下称“县”)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遴选优秀农民学员自愿参学,推进农民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相衔接,以《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为重点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试点示范,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三)目标
       各试点县要根据农业产业分布情况,选择1~2个主导产业作为农广校中职教育开设《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培养方向,三年共遴选培育农民学员200~600人,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形成本地高素质农民教育培养模式和政策扶持意见。力争通过试点,总结各地开展农民中职教育的经验,形成专业设置、招生宣传、教育培养、精准识别、规范管理、政策扶持等互相衔接配套的农民中职教育制度体系,搭建农民服务平台,加快培养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县域高素质农民队伍。
       三、试点任务
       各试点县要以实施农民中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教学标准为主线,统筹开展各项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成效经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市级农广校应创造条件支持改革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办学助农政策和经费支持,转化推广改革试点有效做法。试点工作重点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农民中职教育办学模式
       1.探索农广校农民中职教育的方法路径。发挥农广校体系办学优势,制定年度教改工作计划表,落实好各大重点工作时间节点。进一步明确中央校、省校、市级校、县级校、教学班的教育教学职责与分工,落实好教育、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农民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定要求,学用结合,教学服务并举,推动“送教下乡,半农半读”模式创新,建立一套农民中职教育相关管理制度。
       2.明确农民中职学员培养目标。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设置中职教育专业,重点在产业兴旺上做文章,创新机制体制,明确学员综合素养、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梳理完善农民中职教育《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教学规范,开展学员自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经营管理实践的养成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员为当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
       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涵。推动农民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农民职业培训项目实施,分产业研究提出高素质农民能力素质要求,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发展关键环节研究教育培训内容,嫁接好农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简化手续,确定学时、学分互认办法,建设好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践实训基地。
       (二)探索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1.选准一个农业主导或特色支柱产业,在产业链上办好农民中职教育。
       2.遴选一批有发展相同农业产业意愿的骨干学员,就地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
       3.搭建一个服务农民农村的平台,组建教学班并成立班委会,引导学员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建学员开展自我管理服务、分析解决问题、互帮互学、共同发展产业等活动平台。
       4.定制一个农民学员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产业生产经营管理规程,引导学员应用生产规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当地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发展。
       5.制定一个适合农民中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计划。根据教育部门要求,3年总学时不少于2720学时,结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农时特点,整合有关资源,合理开展教学活动,落实集中面授、现场教学、远程学习、实践辅导、岗位实践和考试考核等基本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6.培养一支爱农业、有本领、讲奉献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依托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强大技术力量和优势资源,强化农民中职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行“双班主任”工作责任制,选聘技术水平高、教学生动活泼、责任心强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遴选一批乡土专家、技术能手担任实践实训教师和专业服务团队,探索“学徒制”“伴随式”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农民中职教育教学质量。
       7.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对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按照各地开设专业的培养方向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设置,使专业结构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结合;加快现有中职教育教材更新,新编一批农民中职教育急需的教材和辅导资料;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模块化教学减低学习难度,让学员学得懂、愿意学,引导学员活学活用,在生产实践中自觉应用相关知识,把课程打造成既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又能适合农民学习特点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精品课程。
       8.建设一批农民田间学校或中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在农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集聚区选择1~2个能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场所进行新建或完善,鼓励建设满足多专业实习需求的综合性、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结合学员需求和实训效果,对基地进行动态调整。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时代讲习所,农民创业创新就业的新样板,农民开展信息交流和自我服务的新平台,传承农耕文化的新载体,宣传党的政策和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新窗口,基层干部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新纽带。
       9.开展一对一、一对多跟踪服务,结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项目实施,明确农技推广人员向在籍农民学员倾斜,解决好农民学员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困难与问题,提高学员发展产业、绿色生产、创新模式、增效增收的信心和能力水平。
       10.完善一套考核评价办法,重点围绕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材选用、学员学习、岗位实践、跟踪服务、技能大赛、生产成果、学分认定等方面开展教学成果评价,激励教师和学员勇担当、敢作为,探索农民中职教育新路径。
       (三)探索建立农民中职教育体制机制
       1.推动农民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省校开发的农民中职教育管理系统功能,重点在招生宣传、学籍管理、线上教学、实践辅导、岗位实践、习题练习、班级活动、学员互动、解疑释惑、跟踪服务、考核评价、毕业生登记、档案管理、学籍查询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教学资源库、师资库、学员学籍库、试题库等信息化管理平台。
       2.研究探索相关扶持政策与高素质农民挂钩的机制,探索高素质农民精准识别办法,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将国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现有农业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如土地流转、生产补贴、技术服务、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向高素质农民倾斜,形成扶持本县农民中职学员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发展制度。
       3.研究探索形成农民中职教育条件能力建设和毕业生待遇等相关制度体系,推动农民中职教育办学经费保障和在籍在校生免学费、助学金等国家职业教育支持扶持政策落到实处,鼓励有条件试点县落实农民中职毕业生享受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支持扶持政策和比照城镇职工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研究提出扶持高素质农民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四、时间和进度
       试点工作自2021年6月至2024年9月。
       (一)启动试点工作(2021年6月—2021年8月)
       试点校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并积极争取支持,听取有关院校、专家(或农技人员、乡土专家等)的不同意见,落实试点实践实训基地及参与单位并共同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完成《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中职专业设置申报备案,开展相关试点调研座谈,确定试点单位并部署试点工作,不断完善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改革内容落到实处。
       (二)开展试点工作(2021年9月—2024年6月)
       结合中职教育改革试点要求和省教育厅中职招生安排,2021年度秋季招生开始新生注册录取工作,试点单位按各自确定的专业培养方向年度招生人数控制在30~50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落实各项试点任务,探索灵活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开展课题研究和交流互动、表彰激励、典型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农民中职学员成为引领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骨干或带头人的良好氛围。
       (三)试点总结(2024年7月—2024年9月)
       对三年多试点工作进行完善,分析总结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效、经验,查缺补漏,探索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制度,提交试点工作报告,制定下一步实施计划。
       五、试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事关农民文化素质提升、事关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事关农广校体系办学导向。各试点县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明确职责,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教学班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员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度。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试点工作的支持帮助,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承担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等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并与中职教育有效衔接,协调推进试点工作。
       (二)强化工作落实
       省农广校在相关专项经费中列支部分经费支持试点工作。各有关市级、县级农广校要在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具体试点工作,积极争取把试点工作纳入本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重点工作内容,责任到人,落实相关任务。各试点县要积极争取落实试点经费和有关支持扶持政策,尽可能将农民中职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职业教育或惠农政策财政预算,保障参与试点的农广校实践实训基地等条件能力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等办学经费;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三)及时总结交流
       试点县要边试点边总结,及时报送试点工作进展和年度试点工作总结。今年7月底前将试点具体工作方案报送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省农广校)备案。为加强协同指导,省校将会同市校联合开展试点督导,总结提炼各地办学特色做法,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办学水平,办好农民满意的中职教育。试点结束时,各试点县提交一套农民中职学员教育培养的规范性文件。



PDF文件
 

(责任编辑:徐胜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