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经验交流 >

开展校社合作 实施精准培育

时间:2017-10-19 11:28来源:天长市农广校 作者:赵士鹏 点击:
自2014年我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来,天长农广校连续4年参与了培育工作,2014年至2017年天长校共承担培训任务540名;2016年,我校还成为天长市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委员会成员单
    自2014年我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来,天长农广校连续4年参与了培育工作,2014年至2017年天长校共承担培训任务540名;2016年,我校还成为天长市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委员会成员单位,具体承办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工作。4年来,我校分别尝试过校站(农经站)合作、校社(合作社)合作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通过对比,我校认为校社合作是一种易操作、针对性强、效果好的一种培训模式。简单地说,共有五个“好”。
    一、 合作社推荐学员,素质好。
    按省农委培训方案要求,每年的培训学员应由学员自动申报、村镇推荐、县级农委批准产生。这个方式有三个不足,一是按层层推荐程序走,环节多时效性差;二是因信息不对称,每年都有学员因没能及时得到培训信息而错参加当年的培育;三是少数学员是冲着资格证书参训,学习主动性不强。天长农广校在校社合作过程中,在不违背省里要求的前提下,发挥合作社民间组织的作用,请合作社帮助培训机构筛选推荐学员。合作社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长期与社员共同生产、共同经营,对学员非常了解;合作社推荐出来的学员学习意愿强、参训积极性高,学员整体素质很好。
    二、 校社共商培训课程,针对性好。
    生产经营型培训班,时长15天,分为5天理论课和10天实训课。如何科学设置课程是个大问题,课程设置难度高了学员坐不住,坐住了也听不进,听进了也不能用于实践;课程设置太浅,培训流于形式,取不到实效。天长农广校在课程设置环节前,通过座谈会和进户调研的形式,让合作社骨干充分参与课程设置;充分了解培训产业当前发展状况和从业人员的接受能力。这样设置出来的课程既接地气又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做到引导产业发展快、发展好。比如,我校在今的“芡实培训班中”,根据学员生产水平高而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状况,按“轻技术重管理”的指导思想在课程中设置了农产品营销、无公害认证、农产品电子商务、劳动用工保险等内容。
    三、 校社共商培训时间节点,时效性好。
    每个产业有每个产业的生产规律,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的生产规律和经营营销时间又各不相同。我校在制定培训时间节点时,与各类合作社充分沟通,充分了解各行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关健节点,制定了与各产业全环节相符的授课时间,保证各个授课内容都与各产业关健节点相吻合,且与生产经营时间不冲突,做到授课内容实用,学员有时间参训,授课时效性好。
    四、 合作社推荐“土专家”授课,学员反馈好。
    高校教授在教授前沿技术、品牌创建和面上技术方面有很强的优势,而合作社的各类“能人”在结合当地实际和一些实用技巧方面也有一定的特长。我校在聘请讲师时,会请合作社推荐一些在合作社有一定威望、在生产、管理、经营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土专家”担任我校兼职讲师,传授他们的小技巧、小窍门。“土专家”传授的小技巧、小窍门实用性强见效明显,得到了广大学员的高度认同,学员反馈好。
    五、 合作社参与程度高,推动产业发展效果好。
    和我校合作办班的合作社从成立至今,社员们都处于相互竞争、松散合作、期待提升的状态;合作社在品牌创建、农产品绿色认证、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都有学习的需求和愿望。所以当我校提出校社合作举办培训班时,合作社成员参学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分别根据自身实践,都提出了许多办班的意见和建议;而且,在社员们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彼此加深了了解、加深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这对推动自身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今年和华东最大的芡实合作社联合举办的培训班,就是一个例证:合作社成员单位“三湖芡实经济专业合作社”老总满树兵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细化了自身的产品,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2017年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了30%,自身取得了收益的同时,还带动了上游种植户的发展。
    实践证明,校社合作是一种易操作、针对性强、效果好的一种培训模式。
 
(责任编辑:施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