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农民体育 >

安徽省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时间:2018-09-25 14:45来源:安徽省农广校 作者:赵继平 胡瑞 方勃 点击:
安徽省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安徽省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赵继平 胡瑞 方勃
(2018年5月31日)
 
        按照《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关于开展 “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的通知》(农体〔2018〕7号)要求,我省及时印发专题调研通知,组织调研人员,遴选调研地点,采用函调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情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全面提高农民素质至关重要,积极发展农民体育健身事业是全面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体力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加强体育健身已逐步成为农民的新需求、新要求。近年来,安徽省农民体协在中国农民体协的指导下,积极组织举办了九届“全民健身日”全省农民登山大赛、两届全省农民广场舞大赛,会同省体育局举办了九届全省农民篮球大赛、毽球大赛等赛事活动,一系列赛事活动的举办,对各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引导了各地农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通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比赛与举办节会相融合、与打造体育特色小镇相融合的方法,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比赛活动,取得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实现了农民体育健身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
        (一)农民体育健身与休闲农业相融合,促进体育健身有效发展。据宿州市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规模的农家饭店、垂钓园及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园100多家,从业人数近2万人,带动农户1500余户,年接待休闲观光旅游人员100余万人次。泗城镇被评为全省优秀旅游乡镇,泗县被评为全国优选“运河人家”旅游景点综合项目名录,泗城镇和山头镇瞳城村分别被评为全省第三批安徽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及周边健身走、徒步等健身项目参与人数增加。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三年来,镇政府投入在体育设施、健身路径、体育比赛等方面的资金达到1600多万元,通过每年举办回归乡间桃花节草莓节毅行等活动,每年参加比赛活动人员超过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农民体育健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强化体育健身基础设施。截至目前,我省建设100个乡镇级健身广场,200个社区全民健身苑,90个社区体育俱乐部,886个晨晚练点,18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推动了全民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开展,全面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通过示范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体育健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农民支持并自觉参与到农村体育健身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实现共建共享。
        (三)农民体育健身与体育社团相融合,建立健身网络组织。我省现有武术、篮球、乒乓球、棋牌、钓鱼、羽毛球等体育社团2155个,会员总数154.4万人。为保证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真正发挥带动、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作用,体育、教育等部门还制定了相关政策,严格规定、规范了各社团组织的业务管理、经费管理、活动开展以及社团年审等相关要求,保障了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四)农民体育健身与体育设施覆盖相融合,方便农民就近就地健身。近年来,我省先后实施了“万千百”、“511”、“全民健身中心工程”等工程,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基本达到“二室一场一路径”建设要求。农村中小学配建的操场、运动跑道,及其各类体育设施器械,也逐步向社会开放,为当地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方便,为农村人口就近就便锻炼健身创造条件。2017年,南陵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了10条健身路径、5个晨晚练点、10个行政村的农体工程维护更新,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11场次,直接和间接参加的农民超过万人。
        (五)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与节日庆祝仪式相融合,强化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每年8月8日,省农民体育协会举办“全民健身日”全省农民登山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参加比赛的农民超过2000人。淮南市潘集区夹沟镇于1984年创办“夹沟4•20文体节”以来,已成功举办24届,文体节的重点之一是举办拔河、六洲等10多个农民体育健身比赛项目,每年参与比赛的农民1000多人,在实现政府搭台经济唱戏的同时,有力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健身意识,该节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节会。今年4月4—9日,泗县在大庄镇小送村开展“泗县•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通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农业干部职工对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热情,增强了干部与农民的凝聚力。
        (六)农民体育健身与重点健身项目相融合,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健身。埇桥区积极与永安镇所圩、永安、大许等行政村村委会共同举办的篮球、广场舞、拔河、象棋等各类比赛项目,喜闻乐见参与度高,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临泉县农民自发组织的广场舞活动是最聚人气的一个健身项目,城乡广场舞爱好者众多,一个乡镇少则十几支,多则几十支广场舞队伍,并时常开展交流活动。这些以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农味十足的趣味性运动,风行于广大农村地区,促进了体育人口增加,体育赛事成为农民一展身手的舞台,农民精神面貌明显改善,美好乡村呈现出新气象。
        二、全省农民体育健身存在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农村农民体育健身来说,主要表现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充分和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农民对健身的需求迅猛发展,在需求的层次上、类型上,较以往有很大不同,健身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对健身场地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农民体育工作历来相较于文化、教育、卫生工作处于弱势,加之我省乡村经济薄弱,各级政府重视和投入不足,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体育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农民体育意识淡薄,体育运动健身的认识不够。参与农民体育健身的因素与传统的习惯、文化以及教育程度有关,部分农民的意识中仍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农民健身不健身无所谓,种地干活就是锻炼,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并带有普遍性。
        (二)农村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仍需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是一项公益事业,活动经费投入多少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有经费投入,经济差的地区基本没有投入。另一方面,我省农村体育场馆设施投入历史欠账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体育部门实施的体育健身工程(一个行政村建一个篮球场、两个室外篮球场)惠及面太小,人均体育设施资源占有率低,现在一个行政村少则两三千人,多则五六千人,仅仅靠一个体育健身工程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健身设施场地迫切需求。
        (三)农民体育组织机构不健全,体育社团组织在上不在下。安徽省农民体育协会成立于1987年,先后设在安徽省农经委宣教处、省农委科教处,今年5月份,协会工作职能由省农委科教处移交到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与省农广校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原来省财政每年拨付10万元工作经费,因行政部门要与协会脱钩今年被取消了。安徽全省16个市,共105个县(市、区),16个市级农民体协组织基本健全,其中芜湖市每年有财政拨付的10万元活动开展经费外,其余15个市无专项经费。全省105个县(市、区)中,全部没有专项经费,也没有专职人员。现有的体育社团组织绝大多数都在市县,乡镇和村很少有以农民为主要参与对象的体育社团。
        (四)开展体育比赛活动缺乏主力军,指导人员严重缺乏。我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体育骨干力量大量流失,农村留守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较难形成农村体育运动浓厚的氛围。在乡镇和村级的开展体育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很少,真正能在乡村从事体育指导工作的人员每个行政村不到1名,严重阻碍了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按照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落实群众体育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建立起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农民体育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服务意识。一要提高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各地要站在乡村振兴的高度,将开展农民体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要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纳入年终检查考核目标,设定分值,细化任务,压实责任,不能让农民体育成为乡村可有可无的“软指标”。二要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领导。各级成立农村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和体育设施建设有规划、有方案、有步骤。三要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农民。通过因地制宜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积极引导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农民的健身意识,营造参与赌博可耻开展体育健身光荣的良好氛围,让农民对健康、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追求。
        (二)明确工作思路,做到有的放矢。重点要做到四个带动、四个结合,即领导参与带动群众,学校普及带动农村,竞技比赛带动群体,财政投入带动民间。努力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体育普及与体育提高相结合,体育建设与体育管理相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相辅相成,促进新发展。
        (三)加强设施建设,优化健身环境。不断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缩小农民对体育健身设施的实际需求的差距。从国家到省、市、县、乡(镇)、村,各级财政每年要确保有一定的农村体育发展资金投入,保障设施场地建设维护和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投资办体育,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及民间资本支持农村体育事业,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共同努力,为农村体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开展活动。一要结合农村习俗开展活动,如在庙会、节会的同时举办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比赛。二要结合群众爱好,广泛开展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如篮球、乒乓球、拔河、秧歌、腰鼓、象棋的比赛活动,每年县级、乡镇、行政村制定比赛活动开展目标,文体部门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奖励和补助。三要结合各类体育比赛努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认真组织开展好本地大型体育运动会和单项比赛,激发广大农民的体育健身热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运动水平。四要结合体育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推进农村体育的发展,为广大农村体育发展起“示范”龙头作用。
        (五)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增强组织指导。一要加强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机构改革,规范工作机构名称,建议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调整名称,避免出现协会的称谓,以应对行政单位要与协会脱钩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二要加强体育协会等社团组织建设,各地要为农民体育协会及各乡镇体育协会、专业协会等注册建立提供指导服务,引导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社团组织,建立村级体育协会小组。三要强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培育基层农民健身活动开展骨干,充分调动乡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人才作用,做到农民体育工作有专人抓,健身活动有人开展。
 

(责任编辑:徐胜祥)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